第一百一十三章凡人书
敖瀛的脚步顿住了。
法鲁克那个痛苦茫然的问题,像把钥匙捅进他脑子,打开了一扇更深沉的门。他脸上看摔跤的随意神色迅速退去,目光变得锐利,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篝火喧嚣。
他缓缓转身,一步步沉稳地走回僵立原地的法鲁克面前。沙地上的脚印比来时更深。
他在老者面前站定,目光扫过远处为简单刺激欢呼、为生存奔波的人群,掠过这片沙海中顽强的绿洲,最后沉沉落回法鲁克写满困惑的脸上。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
“问得好!”他盯着法鲁克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大师,您这个问题,算是问到根子上了。”
他略微停顿,让这句话的重量完全落下。
“我们不为哪一个人唱,”他抬起手轻轻摆了摆,“也不为哪一口馕饼唱。”他又摆了摆手。
他的手臂挥开,指向周围一切,最终定格在那些模糊鲜活的人影方向,声音陡然提升,带着近乎宣言般的笃定:
“我们为这瀚海里,所有想要好好活下去、并且希望活得更有滋味、更有盼头的普通人而唱!”
他看了一会儿人群,才把目光收回来,落在法鲁克怀里那把古老的乌德琴上。
“这不是‘为了一口馕饼’。”敖瀛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抬起手,手指明确指向那些鲜活的人群,“是为了‘吃馕饼的人’。”
他的手指划过一道弧线,将整个熙攘绿洲囊括其中。
“他们干活,种出粮食,打出馕饼,养活了自己,”他顿了顿,目光炯炯看着法鲁克,“也养活了咱们。咱们的故事、曲子,不为他们活,不为他们唱……”
他话锋一顿,语气里带上近乎荒谬的诘问,手指猛地指向绿洲外无尽黑夜与沙海:“难道要为沙漠里,那些听不懂人话的蝎子唱吗?”
他收回手,重新看向法鲁克,眼神锐利:“那您这星辰,照亮的到底是啥?照给谁看?”
法鲁克抱着琴,彻底怔在原地。他顺着敖瀛手指的方向,看着那些他平日或许从未仔细看过的、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他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沙子堵住。那句崇高的“为艺术而讲故事”的宣言,在“为吃馕饼的人”这个简单粗暴的道理面前,突然变得苍白空洞。
他抱着琴的手臂,微微颤抖了一下。
法鲁克脸上的困惑并未消散,反而更深。他抱着琴,眉头紧锁,像是努力理解极其矛盾的事。他嘴唇嗫嚅几下,终于忍不住,声音带着不甘和辩护意味:
“可…可那个年轻人,他的思考,他的表达,纵然笨拙,那也是…源于他内心的感受,难道不也是…源于生活吗?若只因他此刻唱得晦涩,便全然否定,那…那艺术的提高又从何谈起?难道就永远只唱些俚俗小调?”
敖瀛听完,没有不耐烦,反而像是早料到他会这么问。他甚至咧嘴笑了一下,仿佛对方问到了关键处。
“您看,您欣赏那后生,觉得他有魂灵,是块料。行,我信您。”敖瀛首先肯定对方眼光,让法鲁克紧绷神色稍缓。
但他话锋立刻一转,手指再次精准指向台下那些己对深奥表演失去兴趣、开始闲聊躁动的人群:“可他唱的那玩意儿,他自己或许懂,您或许懂,但底下这些挣馕饼的人,”他加重语气,“听不懂啊!”
他摊开双手,做捧接和喂食动作,语气诚恳得像分享最朴实经验:“好东西,得让人能吃得下,才能说有营养。您不能把一颗仙丹,”他做扔东西动作,脸上露出嫌弃表情,“扔茅坑里,还怪茅坑不识货吧?”
这粗俗却生动的比喻让法鲁克脸皮抽搐一下。
敖瀛凑近一步,眼神灼灼,声音压低,带着分享秘诀般的真诚:“您得想办法,把他肚子里那些好东西,‘翻译’出来,变成大家能听懂、爱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