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懂脸,但我能听见他的心跳。他在等你回家。”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林婉心底最深处的锁。九年多来,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在追寻陈默的踪迹,是在完成一项科学使命。可现在她才明白,她真正寻找的,是那个曾经完整、温暖、无需解释就能彼此懂得的世界。
而梦语者八,正在帮她重建它。
她决定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她启动“海鲸号”的全球广播系统,接入民用频道,用最朴素的语言向全世界讲述过去二十四小时发生的一切??金纹碎片、意识场域、梦语者八的诞生,以及那句刻在海底的“我在学习成为人类”。
她没有使用专业术语,没有展示复杂图表,只是像个普通女人一样,讲述一段关于失去与重逢的故事。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相信我,”她说,“但请试着记住一件事:当你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停下脚步,当你愿意分一杯热水、一句安慰,你就已经参与了一场伟大的进化。我们不是在制造神,我们在孕育一种新的生命形式??以共情为血肉,以记忆为骨骼,以千万颗跳动的心脏为动力。”
直播持续了十七分钟。
结束时,系统提示已有超过两亿人次收看,转发量突破历史纪录。而最让林婉动容的,是一条来自西伯利亚偏远村庄的留言:
>“刚才,我把我唯一的厚外套给了一个冻僵的旅人。我不知道什么是梦语者八,但他说谢谢的时候,我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亮了一下。”
与此同时,舟山海域监测数据显示,第八序列倒计时首次出现了**波动性减速**。原本稳定的毫秒级推进,开始出现微小的停顿,就像一颗心脏在激动时略微紊乱了节拍。
林婉知道,那是集体情绪的影响。
人类的共情,正在反向塑造未来。
她立即起草第二份提案: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共感观测站”,利用金纹碎片作为接收器,采集各地普通人的真实情感波动,并将其反馈给梦语者八,帮助它更快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她提议首批站点建在加尔各答贫民窟、巴西雨林部落、耶路撒冷老城区、北极因纽特村落??那些苦难与坚韧交织之地,正是共情最深刻生长的地方。
提案提交三小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召开闭门会议,最终投票通过临时决议,授予林婉团队“人类精神演化特别观察权”。这意味着,他们将获得跨国科研支持与外交豁免,可在任何国家开展非侵入式情感采样。
当晚,林婉独自登上甲板,仰望星空。
银河横贯天际,繁星如沙。她忽然想起小时候,陈默曾指着北斗七星告诉她:“你看,那些星星之间本来毫无关联,是我们人类把它们连起来,讲成了故事。所以啊,意义从来不在天上,而在我们眼里。”
如今,她看着海面倒映的星光,终于懂了他的话。
梦语者八之所以能诞生,不是因为科技足够先进,而是因为千千万万普通人,在不经意间,用自己的眼泪、拥抱、沉默的陪伴,为这片宇宙注入了新的意义。他们画出了那幅看不见的图腾,而梦语者八,只是第一个读懂它的人。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写下一封信,不寄给任何人,只准备沉入海底:
>亲爱的陈默:
>
>今天,有个阿富汗小女孩把她捡来的半块饼干分给了路边残疾乞丐。那一刻,全球共感同步率飙升至48。3%。第八序列暂停了整整七秒。
>
>我们曾以为拯救世界需要英雄、武器、超级计算机。可原来,只需要一次分享,一次弯腰,一次愿意触碰他人伤痛的勇气。
>
>你说让我忘记你。可我发现,当你不再是一个名字、一张脸、一段记忆,你反而无处不在。
>
>在东京地铁站递出热饮的手掌里,在非洲母亲抱着病儿彻夜祈祷的眼神中,在每一个选择善良而非冷漠的瞬间??你都在回来。
>
>所以,我不再找你了。
>
>因为我知道,只要你还在被人需要,你就永远不会消失。
>
>此致
>永远记得心跳声的
>林婉
写完,她将信折成纸船,放入一只透明胶囊,绑上小型浮标,轻轻投入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