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朝堂之上,武官的权位提升的更为明显。
文官们的优待随着新政被免除了大半,再不复往日的光耀。
朝廷几乎是明令,武官见到文官不允许再下跪行礼,甚至同品的文武官员相遇,都是文官们落轿站边,等候武官通行之后,才能够继续行进。
朝廷还下了一旨诏书,诏令天下文武官员,只要身体康健者,都必须是乘马而行,不得乘轿,就是坐车也得是出行远途才可以,以此养尚武之风。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不同的政令,统称为“尚武令”,推行武风,而弱文风。
所有的人现在都知道,现在的朝中真正掌权的人,不是当今的天子。
而是凭借着赫赫战功,以武将之身跻身于燕国公之位的陈望。
天下的权柄,现在都掌握在武人的手中。
北国新任的三位总督,无一例外都是武臣,没有一名文臣,足以可见朝堂风向。
现在的武臣们行走之间,皆是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哪里见往日里那般小心翼翼、谨慎卑微的模样。
车轮滚动之间,车厢之内平稳无比。
吴平坐在车厢之中,看着窗外不断掠过的太平景象,眼眶不由逐渐泛红了起来。
这样的太平时节,往昔之时他没有觉得有多么的珍贵,但是经历了战乱的颠沛流离,阵间的生死搏杀,这一切对于他来说,是显得那般的弥足珍贵。
随着出城的距离越来越远,林立的屋舍逐渐的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又一片连绵望不到边际的田亩。
不知道行了多久,随着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少,马车再一次的停住,车夫的声音也从车外传来。
“吴旗总,到地方了。”
车门打开,吴平走下了马车,眼前一阵豁然开朗。
不远处一座巍峨的卫城矗立在原野之上,青灰色的城墙在夏日的阳光下泛着坚实的光泽,
吴平接过了车夫递来的包袱,在城门处出示了官身的证明以及军中开具的领养证书之后,很快便有育幼营的文吏前来相迎。
“这位兄弟,应当就是近卫师的吴平吴旗总吧,果然是英武威风,仪表不凡。”
前来迎接的育幼营是一名中年文吏,身着青色圆领官服,刚一见面便十分的热情。
“在下万安,内务司下属官,添为开封祥符军民安置所主薄一职,育幼营也在在下的管辖之内。”
万安带着吴平一路行至育幼营外,黑漆大门上方,悬挂着“南军育幼营”的牌匾,字迹端正有力。
门口有卫兵值守,见万安到来,肃然敬礼。
步入大门,绕过影壁,一阵孩童清脆的读书声便传入耳中。
吴平循声望去,只见东厢房内,数十名年岁不等的孩子正端坐在小凳上,跟着前方一位先生朗声诵读。
西侧厢房则安静些,一些稍大的孩子正伏案写字,神情专注。
院落中间宽敞整洁,角落里设有滑梯、秋千等玩物,
万安一边走着,一边解释道。
“营中按年岁分班,除了蒙学识字,也教算术、浅近地理,国公有令,凡我育幼营中孩童,无论出身,都须读书写字。”
“平日里营内的孩童们虽然也要做些活计帮工,为营中换些贴补银钱,但是到底是比在外要轻松的多,况且还能读书,已是不知道多好的日子了。”
说道这里,万安停顿了一下,而后笑道。
“吴旗总麾下的军兵,手中拿着的海誓铳,有不少的套筒,可都是咱们育幼营中的孩童磨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