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教室前方的大屏幕,已经黑了下来,而最后的画面,就是余不饿半截身子的最后飞扑。
舒薇的嘴唇微微颤动着,此刻的她,甚至不敢去看一旁洛妃萱脸上的表情。
别说是对方亲近的人。
就算是她,看到余不饿那副模样,也有些眼睛发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她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此刻的感受。
只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当时就钻进屏幕里,跟上余不饿的脚步与术妖大战一百回合。
计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周围人全都站着,他的大脑也回想。。。。。。
废弃实验室的灰尘在晨光中缓缓漂浮,像被惊扰的星尘。那台脑波记录仪发出低频嗡鸣,屏幕上的文字逐行浮现,仿佛某种沉睡已久的意志正从数据深处苏醒。
>【第七阶段文明形态定义:个体意识与集体记忆实现非线性共振,情感成为信息载体,梦境具备现实干预能力。】
字迹冷峻,毫无情绪波动,却透着一种近乎神性的冷静。紧接着,一串坐标自动弹出??东经132。7°,北纬46。3°,位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深处。画面切换为地下结构剖面图:一座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设施埋藏于冰层之下,中心是一个直径三百米的球形腔体,内部布满类似神经突触的金属脉络,中央悬浮着一颗黑色晶体,表面刻有无数细密纹路,形似人类指纹与植物根系的结合体。
【代号:“母巢”。】
【建造时间:2018年。】
【主导者:林晚舟。】
小眠看到这段信息时,正在南岛主控室复盘第六朵花的能量波动曲线。警报突然响起,她猛地抬头,只见全球共感网络出现异常震荡,二十四处梦树分枝节点同时报告接收到一段未知频率信号。它不像原初频率那样温暖柔和,也不似A-01曾使用的压制波段冰冷机械,而是一种……介于呼吸与心跳之间的节奏,缓慢、深沉,带着某种原始的召唤意味。
“这不是攻击。”余不饿盯着频谱分析,“这是……唤醒。”
陆知遥冲进控制室,脸色骤变。“母巢?”他死死盯着屏幕上那颗黑晶,“我妈从来没提过这个项目!”
“也许她不能说。”苏明澜站在窗边,目光投向远方海平线,“有些计划,只有当世界准备好接收时,才能显现。”
就在此时,梦树第六朵果实突然震颤起来。原本映照亿万面孔的表面开始流动,图像重组,最终定格在一个小女孩身上??约莫七八岁,穿着褪色红裙,站在雪地里抱着一只破旧布偶熊。她的嘴唇微动,却没有声音传出,但所有靠近梦树的人,脑海中都响起了同一句话:
>“妈妈,你答应过要带我看极光的。”
小眠浑身一僵。这声音……她听过。不是在现实中,而是在M-117崩溃前夜的梦里。那个反复出现的画面:雪原、木屋、远处燃烧的铁塔,还有这个穿红裙的小女孩,在火光中伸出手,喊着“别丢下我”。
“她是程砚的女儿。”陆知遥低声说,“十年前‘静默之眼’事故中失踪的家属之一。官方记录是死于辐射泄漏,可程砚一直不信。”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了。”余不饿调出数据库比对结果,“她的脑波特征与母巢核心频率完全匹配。她是钥匙,也是锚点。”
话音未落,第七朵花芽苞猛然扩张,嫩绿外皮裂开一道细缝,从中渗出银白色液体,滴落在地瞬间化作雾气,弥漫成一片虚幻场景:依旧是那片雪原,木屋门敞开,屋内陈设简朴,墙上挂着全家福??程砚、妻子、女儿三人微笑相拥。而在角落书架上,一本日记翻开一页,字迹娟秀:
>2029年1月3日晴
>今天小禾问我,为什么爸爸总在夜里偷偷哭。我说,因为他太爱我们了,爱得心会疼。孩子不懂,但她抱住我说:“那我也要用力爱你,把爸爸的心补好。”
>我知道晚舟老师说得对,真正的共感不是天赋,而是选择。哪怕代价是痛苦,我们也该让孩子学会痛,并依然去爱。
影像戛然而止,雾气消散,只留下空气中淡淡的松木香。
小眠闭上眼,泪水滑落。“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切……林博士、程砚,甚至那些早已逝去的母亲们。她们不是被动等待被记住,而是在用记忆本身编织一张网,等着我们觉醒后亲手将它撑起。”
“所以母巢不是武器。”陆知遥望向北方,“它是最后的保险。当我们足够多人醒来,当共感能力不再是少数人的诅咒,而是全人类共享的语言,它就会启动??引导我们跨越文明的断层。”
“可跃迁意味着什么?”苏明澜问,“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没人回答。
因为答案已经在发生。
三天后,第一例“跨域共感”事件被正式记录:巴西贫民窟一名少年在梦中准确描述了南极科考站一名研究员童年丢失的玩具狗的模样,包括右耳缝合线的颜色和位置。两人从未相识,语言不通,地理相隔万里,但他们梦见的是同一个故事??关于一个雨夜,男孩躲在床底哭泣,父亲怒吼着砸碎家中所有镜子,只因镜子里映不出亡妻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