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没式的专利已经被ASML和尼康布下天罗地网,水浸折射专利、浸液控制系统专利、防污染镜头涂层专利,都是新专利,我算过,如果要做浸没式,每台设备要向两家支付专利费300万美元,占总成本的40%。
“还有供应链,蔡司1。35NA镜头,ASML纳米级浸液头、日本荏原的超纯水循环系统都是垄断状态。
“我们只能从干式做起,收购日本二手光刻机进行逆向开发,这里面很多专利已经过期了,属于半公开状态,另外0。93NA镜头国内已经有基础,我们可以联合国内公司进行研发,干式光刻机的组装调试可以培养基础光学和
机械团队,为浸没式的研发做储备。”
这都是她这些天好不容易搜集到的资料。
光搜集到这些资料,她都动用了家里不少关系才向一些大厂打听到。
半导体设备这个行业真的是非常的封闭,越了解,就越深刻地感觉到难度,这些天她了解光刻机原理都花了很多时间,所以才想转半导体专业。
她唯一的信心来源是陈学兵告诉她,可以收购。
今年把人才基础培养好,引入资本,明年有美元,也有机会,香港讲英文,很多国际人才也愿意来,具备起步的天然优势。
在一旁观察的陈学兵看着大家都在谓难,心里也在苦笑。
一帮人讲来讲,讲的都还是DUV。
还没人提到EUV呢。
他只能点了点桌子,说道:
“我们之所以选择进入这个行业,就是因为半导体的市场越来越大了。
“最近,美国Cymer还开发出了一种激光等离子体光源,波长只有13。5纳米,但光源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并且介质必须为真空,遇到空气都会被吸收。
“这样的设备,光源制造、真空环境、镜片、光刻胶、掩膜版,整个链路的核心子系统都必须重做,芯片制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其实是很空荡的。
“换言之,机会也很多,只要把握到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关键性机会,企业的价值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的场合,对一个新企业来说相当于一场路演,路演的本质就是画饼。
他不想这些投资人回去以后调查发现DUV光刻机已经很难,前面还有更难的EUV,从而彻底失去信心。
他要让投资人们意识到:EUV的难,是天堑,也是机会。
“我敢保证,辛总的公司,只要把干式光刻机玩明白了,我就可以推她上市,浸没式光刻机搞出一台原型机,我就能把她炒上三百亿,如果能捕捉到新型光刻机的任何一个子系统机会,我有把握把这家公司推到国家级大型扶
持项目,市值炒到八百亿到一千亿港元。
“阿斯麦尔现在的市值是332亿欧元,441亿美元,估值相对今年一月暴涨一倍。
“其核心事件就是宣布全球首台量产型浸没式光刻机XT1900交付英特尔,推动了英特尔45nm芯片量产,引发市场对技术垄断的预期,如果辛总公司能有切实进展,拿到中国企业订单,这个估值不算高。”
陈学兵这大饼纯粹往天上画,大家其实也都知道不可能做到,只是了解一下估值预期的巅峰在哪里。
他说完,才又从天上落回了现实:“如果研发不力,那我会单方面继续加大投入,虽然会导致扩大股本,但至少这个企业会活下去,并且持续研发,不会让大家的投资掉到地上,概念我也会继续做的,只要迎来行业周期,就
有机会上市。”
梦要做,现实也要讲。
三年不够,就再三年。
光刻机的难度,必须要做到时来天地同协力,首先要体现到股东方面,就像中芯国际那样,在不同领域都有资本帮忙。
所以这个企业要做,至少要引进20家资本。
如果有众多国内机构接招,下一步就可以接着引进国际资本。
对在座很多投资人来说,技术的真实难度其实不是很重要,原型机,概念这些东西可以无中生有炒出来,关键是谁在炒。
由陈总来炒,有几人动心。
这里其实有笔明显的账,截止去年年底,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有746家,总市值133398亿港元,平均每家市值178。8亿港元,折合美元是22。9亿。
这个数字今年还在攀升。
只要能走到上市,价值就不斐。
熊晓鸽却再次发言,问到了本质方面:“陈总,你的想法是「买到设备=掌握技术」呢?还是「引进技术」呢?还是「自研技术」?这件事直接关系到大家得投入多少钱,这件事情要做多大,如果研发不力,你每年又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