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羊小说

马羊小说>天子宁有种 > 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普来了(第3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普来了(第3页)

李奕微微点头,不再多说,而是迈步走向那高炉。

此时,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炉旁堆放着从蔡水码头运来的磁州铁矿砂,几名赤膊的匠人正用长柄铁钳将焦炭投入炉口,暗红的火舌从炉膛缝隙中窜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

“炉温还不够。”李奕观察了一会儿,皱眉对身旁的监工道,“再加一组风箱试试,把木炭比例提到三成。”

人类利用铁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用途的钢材无法大规模生产。

直至人类历史上首个以生铁大规模生产钢的廉价工艺——贝氏炼钢法的诞生。

在此之后,人类掌握了大规模生产钢材的技术,从交通到基础建设,从军事到生活,钢铁得以被大规模运用。

李奕并非是相关专业的,但他也知道贝氏炼钢法的关键,就在于强化鼓风和加高炉身。

通过加大炉内的风量,使气体压力加大,穿透炉内料层的能力增强,燃烧强度也随之提升,直接提高了炉内温度。

而且这样还能为增加炉身高度提供条件。

一旦炉身加高,炉内上升的气流与矿石接触的时间延长,能量利用率自然也就有了提高。

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用以优化效率和产量。

华夏的冶炼工艺,很早就从地坑式转为了竖炉,想要加高炉身的难度相对较小。

因此李奕把重点放在了鼓风这一点上,他借鉴了贝式炼钢法的思路,将进风口放到了高炉的下方,也就是所谓的底吹法,用以提高炉内的反应温度。

但受限于耐火材料,以及密封的问题,目前底吹法的效果不太明显。

不过李奕觉得自己的思路是没错,剩下的就是在实践中一点点改进,这种事情想急也急不来的。

他心中盘算着:若能炼出满足规格的钢水,便可尝试铸造大块的甲片,由此对甲胄的形制进行改良,增加防御力。

其它方面或许也能由此受益。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设想,因为具体的成果还没出来,不排除失败的可能,最后白忙活一场。

但总比什么都不去尝试要更有希望吧?

而在更远处,几座形似倒扣巨碗的砖窑正在搭建,那是为烧制水泥准备的“立窑”——窑顶开有投料口,窑身侧壁螺旋排列着通风孔,确保高温均匀。

沿河岸搭建的一排草棚下,工匠们正将石灰石、黏土和铁矿渣碾磨成粉。

在众人旁边有座造型奇特的“回转窑”:一条用砖石砌成的倾斜长槽,槽内铺着特制的导板,末端连接着水车驱动的木制齿轮组。

据那位李都使所说,这叫做“熟料冷却带”。烧成的炽热料块会沿斜坡滚落,途中被河水引来的水流降温。

匠人们从没见过这种设计,但又不敢质疑贵人的话,只能依照吩咐干好自己的活。

李奕走到窑炉旁蹲了下来,抓起一把混合料在掌心搓捻。

他摇了摇头:“碾的还不够细,而且湿度也太高,还要进火窑中再烘干一些,否则结块会影响煅烧。”

匠人们不敢多言,连忙把碾好的灰石,重新再研磨一遍。而那些还没碾的石头,则拿去低温窑炉中再次烘烤。

李奕起身,望着眼前的几座“水泥窑”。

他心道:都说火是人类进步的根基,仔细一想这话很有道理。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科技的进步,少不了在“烧火”上面做文章……哪怕是工业革命,同样离不开“烧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