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间来到了9月28号,北方已经开始进入深秋,层林尽染,寒意初显。
然而,此刻的香江,仿佛还停留在夏天。
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白天的气温最高甚至能达到34摄氏度,街头的行人依旧穿着轻薄的夏装,短袖、短裙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慵懒又热烈的气息。
距离林浩然以雷霆手段清洗和记黄埔管理层、震慑香江商界已过去一周。
这个星期里,林浩然与李加诚几乎占据了整个香江的头条,一件又一件的大事,足以震惊市民们。
香江商界的天平,已经在不断倾斜。
原本处于劣势的华商,因为林浩然的强势崛起,早已经彻底超越英资财团。
康乐大厦顶层,林浩然豪华的个人办公室沐浴在上午明亮的阳光中,透过圆形落地窗,维多利亚港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
和黄股价在暴涨数天后,市值稳固在一百五十亿港元之上。
这是和黄从未达到过的一个巅峰,也足以看得出香江股民对林浩然的极度信任与狂热追捧。
而这段时间里,银河证券公司也顺利将和黄的那11。9%股分抛售于二级市场中,成功回笼资金16。2亿港元,远高于预期。
此刻,林浩然正听取马世民关于和黄过渡期运营的简报,敲门声响起。
马世民的助理轻步入内,声音带着恭敬对林浩然说道:“老板,韦理先生到了。”
林浩然闻言,嘴角微扬,对马世民道:“终于来了,世民,你先去处理你的工作,晚点我们详谈。”
马世民会意点头,迅速收拾文件离开,与门口那位身材高挑且气质沉稳、眼神锐利的英裔男子擦肩而过时。
两人目光交汇,彼此颔首致意,这是两位实力派经理人无声的互相审视与认可。
韦理步入办公室。
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神情平静,但紧握公文包的手和紧盯林浩然身影的目光,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一周前,他还在为百宝利集团收购中华巴士的泥潭中挣扎,如今,他站在了决定他职业巅峰能否重现的关键人物面前。
“林先生,久仰大名,冒昧前来拜访。”韦理主动伸出手,一口流利但略带英伦腔的粤语,显示出他对香江环境的融入和对这次会面的重视。
1964年便已经来香江的韦理,已经在香江生活了足足17年时间,早已经精通香江话。
林浩然起身相迎,微笑着与对方握手道:“韦理先生客气了,请坐,香江商界传奇人物,今天终于得见真容。”
他指了指会客区的沙发,亲自走到茶柜旁,“咖啡?还是茶?”
“红茶,谢谢。”韦理依言坐下,目光快速扫过这间象征着香江顶级权力的办公室,简洁、现代、充满力量感,如同它的主人。
曾几何时,他也拥有一间差不多这样的办公室,那是在和黄大厦。
林浩然亲自泡好两杯红茶,放在茶几上,在韦理对面的沙发坐下。
“一周的时间,韦理先生很准时,看来中巴那边的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了?”
韦理端起茶杯,指腹感受着杯壁的温热,坦然道:“幸不辱命,也算对罗家有个交代,林先生消息灵通。
正如外界所知,中巴收购案基本已成死局,颜氏和郭家斗得难分难解,价格早已脱离理智。
我建议罗家适时抽身,趁着鹬蚌相争,将手中近15%的中巴股份,以高出我们最初收购价近40%的价格,打包卖给了急于巩固优势的颜家。
罗家获利颇丰,虽未达成收购目标,但结果也算皆大欢喜。”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解脱:“至于我担任董事长的亚隆公司,本就是为收购中巴而设的‘壳’,收购战尘埃落定,我的使命自然结束,所以,我现在是自由身了。”
这番话既是解释,也是表明态度——他已无后顾之忧,具备随时上任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