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百宝利集团收购中巴一役,基本上可以说是宣告失败了,但是终究还没有完全失败。
唯有正式宣告失败,他才好光明正大地离开百宝利集团。
总之,他尽力了。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巴三家竞争对手,中华巴士的原掌门人颜氏家族、新鸿基的郭家,以及罗氏家族。
如今,这场混战持续了几个月后,局势愈发明朗。
颜氏家族凭借着对中巴业务的深厚根基和多年的人脉资源,始终稳稳地占据着巨大的优势,目前依然是持股第一;
新鸿基的郭家则财大气粗,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不断在市场上发起价格战,不断增持中华巴士的股份;
罗氏家族也不甘示弱,罗旭锐重金邀请韦理加入,本就是希望借助韦理的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在这场混战中脱颖而出。
但是,韦理在亚隆公司这段时间,虽然收购中巴一役尚未完全宣告失败,但他心里清楚,继续耗下去也只是徒劳。
因为,罗氏家族虽然财力不算差,可如果真的不惜一切代价去与另外两家竞争,根本不值得。
各方势力僵持不下,二级市场资源被过度消耗,想要从中突围,难度堪比登天。
所以,在韦理看来,这场混战,颜氏家族是该退出了。
剩下郭家与罗家如何竞争,与罗氏家族没有任何关系了。
他打算好好与罗旭锐以及其父罗英石好好聊聊,让他们放弃对中巴的觊觎。
因为如今他们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罗氏家族完全可以趁着颜氏家族与郭家打得有来有回的情况下,他们罗家掌握的中巴股份,反倒成了双方都觊觎的香饽饽。
所以,百宝利亚隆公司不仅仅不会亏,甚至还能趁此机会,大赚一笔。
如此一来,他韦理此次加入亚隆公司,也不算是完败,反倒是帮亚隆公司赚上一笔,也算是给罗旭锐一个交代了。
电话那头的马世民稍作停顿,随即回应道:“没问题,韦理先生,您的考量很周全,职业操守和商界信誉确实是重中之重。
我会将您的话原原本本转达给林先生,一周之后,老板的办公室随时欢迎您。”
……
施勋道别墅,林浩然吃完晚饭后,便接到了马世民的电话。
马世民将与韦理的通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林浩然。
“老板,韦理先生对您的魄力和格局深表震撼,他希望能与您进行面谈,深入探讨和黄未来的战略蓝图以及他的权责边界,不过他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处理先公司的事情。”
一丝极淡的笑意浮现在林浩然嘴角。
“权责边界?”他轻声重复。
“识时务,也懂得争取,很好,告诉韦理,我期待与一位真正有战略眼光、懂得自己位置、也敢于在正确轨道上放手一搏的统帅对话。
和黄的新时代,需要新的大脑去引领,他想要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可以给,但前提是,他必须明白,和记黄埔是谁的!”
对于这位韦理先生,林浩然了解也不少,既然想找他聊,说明对方也是很想回到和记黄埔来。
“这说明他对这个机会是认真的,老板。”马世民在电话那头说道,“韦理这样的人,不会轻易屈就,他需要确认舞台是否足够大,聚光灯是否足够亮。
他要求这场面谈,恰恰证明了他的诚意和分量。”
“我明白。”林浩然站在书房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太平山的朦胧夜色,语气平静,“有本事的人,自然有脾气。
我给他这个时间,也期待与他的会面,这一周,你正好可以抓紧时间,把李察信离开后的一些核心事务先梳理起来,确保平稳过渡。”
“明白,老板。”
挂断电话,林浩然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弧度。
韦理的谨慎和坚持,非但没有让他不悦,反而让他更加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