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关于球闪的研究又找到了新的方向。
因为战备局势的紧张,在和平年代不大可能被允许通过的球闪发现实验,还是在林云的艰苦努力下通过了申请。
林峰是不会徇私的,一切只能按照规章制度来,因此他们这个所谓要制造球闪武器、却至今连球闪都没研究明白的军事项目,仅获得了两架武直9的支援。
首次试验这天天气很好,凌晨的地面几乎是净风,参加项目的所有人员来到试验现场,所有工程师、工人和地勤人员加起来也就二十多人。
离直升机起飞点不远处还停了一辆救护车,医护人员雪白的衣服在初露的晨光中十分刺眼。
林云取来两件黄色的连体工作服让飞行员穿上,“这是从供电局借来的屏蔽服,是在高压线上从事带电作业的工人穿的,它用法拉第笼原理产生电屏蔽,对闪电也有一定防护作用。”
一名飞行员接过防护服笑道:“如果它比毒刺导弹更可怕,穿了也没用。”
林云没有开玩笑的心思,看着两架武直9升空,顺风飞行,互相靠近开始放电。
从地面的望远镜中看去,两机开始慢慢拉大距离,电弧也在被拉长,它开始几乎是一条直线,随着距离的增大波动也越来越大。
当两架直升机最后到达极限位置时,电弧仿佛是一条在空中狂舞的轻纱,好像马上就要挣脱两端的束缚凌空飞去。
但对于这些对球闪一无所知的人类而言,即便做足了准备,意外还是很快发生了。
无法控制的闪电击毁了尾部螺旋桨的控制线路,造成螺旋桨停转。
而直升机的尾浆是用于平衡主螺旋桨产生的扭力矩,它一旦失去动力,直升机的机体自身就会朝主螺旋桨旋转的反方向转动。
陈光面色惊恐地对着负责指挥的林云大喊:“让他们跳伞!让他们跳伞!”
“再等等。”林云不为所动,甚至又往前走了几步。
所幸在所有人揪心的目光下,两名飞行员平稳着陆,即便速度和激起的尘烟都过大了些。
陈博士想到江星辰和林峰对他的嘱托,气急败坏地拉着林云来到角落里。
“为什么不让他们跳伞,放弃直升机?”
林云不说话,只是眼神淡漠地看着他,“你知道为什么,况且我的耳机收到这两个陆航飞行员的信息,是无碍。”
是啊,和军方合作了几年的陈光当然知道。
现在跳伞弃机,就意味着实验的大失败,项目必然会被搁浅;
但由飞行员艰苦斡旋着着陆,尚且有、或者如林云所说的有很大希望平安无事,还可以收集数据继续前行。
陈光强忍着胃里的翻江倒海,今天第二次对这个他暗恋的女军官怒吼:“如果让你来指挥进攻,路线上有你自己研究出的液态地雷,你会命令他们趟过去吗?”
林云怪异地看了他一眼,没有一丝多余的情绪流露:“按照新的军事条例,女性军官不能单独担任前线指挥。”
她像此前无数次一样,轻飘飘地绕开了规则,继续在她疯狂的科学伦理下探底。
陈光看着林云的背景,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疯狂涌现,不知会在何时爆发。
艰苦的研究一天天过去,与日俱增的是外围日益紧张的战备局势,和基地里逐渐严峻的部队氛围。
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尤其是林云。
虽然没有人指望过她这个小小的校级军官的一个超自然武器项目能对大局起到多大作用,但林云自己是充满信心的,就像她在本科时就研发出的液态地雷一样。
这一天,陈光找到在实验室两天两夜没合眼的林云,给了她一个改变了球闪历史的建议:
“格莫夫没有给我们任何资料、他的资料也没有什么价值,我导师张彬的成果也完全消化掉了,现在我的数学模型已经无法再有任何进步……”
林云眼睛里布满血丝:“你想说什么?”
“我想起张彬说的一句话——如果在基础理论提供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数学做到了极致,现在我们必须要转移到现代物理学最前沿去了。”
林云同意了。
她再一次破例发挥了一些狐假虎威的作用,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总装组织召开了一次扩充球状闪电项目组的会议,与会的主要是非军方研究机构的代表,大多为物理专业,其中有国家物理研究院的领导,还有几所著名高等学府的物理系主任。
但很遗憾的是,他们在球闪和气象学方面的物理基础,甚至没有此前发明了龙卷虫卵的陈光强。
“没有再基础一些的了吗?我们要的是能颠覆整个基础物理框架的学者。”
物理院的领导冷冷地看了林云一眼:“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要不我把霍金给你请来?”
“要是真的就好了。”陈光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