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活过。
>而我,替你记得,
>你不曾白白走过。”
醒来之人无不泪流满面。心理学家称其为“跨纪元共情创伤”,但更多人相信,那是来自已逝文明的感谢。
“山河祭”工程全面提速。一千名志愿者完成初步共感融合训练后,分批启程前往太阳系各节点。他们在极端环境中植入蓝光菌株,培育共感芽体。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芽体虽不开花结果,却能在真空中持续释放低频共振波,频率恰好与宇宙背景辐射中的“悲伤基频”吻合。天体物理学家推测,这种波动可能正在缓慢修复某些因文明灭亡而导致的空间裂痕。
而在木卫二冰层下的静音舱内,一名女志愿者进入深度冥想状态七十二小时后,突然睁开眼,用一种无人听懂的语言说了三句话。翻译系统耗时四十八小时才解析完成,内容如下:
>“致第七银河环的倾听者:
>我们收到了你们的寂静。
>现在,请听听我们的声音。”
消息传回地球当天,土星环中的漂浮教堂首次奏响“共感交响曲”。由一百零八名修士组成的合唱团,结合机械谐振器与生物神经节律,演奏出一段完全脱离传统音阶的旋律。这段音乐无法用耳朵听见,只能通过皮肤感知、脑波同步或植物应激反应来体验。播放期间,附近的小行星带出现奇异现象:尘埃自动排列成螺旋结构,与“记忆拓扑图”高度一致。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接受这一切。
军方反对派秘密组建“断铃行动组”,主张摧毁昆仑主阵,切断蓝光网络核心链接。他们认为,持续接收“亡灵信号”将导致大规模精神污染,甚至可能引来未知高维实体寄生人类意识。一名高级将领在闭门会议上直言:“我们不能让地球变成一座巨型墓园,供宇宙里的鬼魂游荡!”
行动定于第七日凌晨执行。
六名特战队员携带反共感炸弹潜入昆仑山脉,利用地形干扰避开监控系统,直逼蓝光桃树所在平台。就在他们即将引爆装置时,地面突然裂开,黑色花朵从缝隙中疯长,瞬间缠绕住所有人。那些花蕊中传出低语,不是威胁,也不是诅咒,而是**一个个名字**??每个队员童年夭折的亲人、战场上未能救下的战友、早已遗忘的初恋对象……名字如雨落下,伴随着温柔的哼唱。
五分钟后,六人放下武器,跪倒在地,痛哭失声。
事后调查发现,他们大脑中的杏仁核活性异常升高,同时前额叶出现类似“顿悟”的神经放电模式。医学报告结论写道:“受试者经历了高强度的‘记忆回溯性共情’,疑似接触了超越个体生命的集体哀伤。”
此事震惊高层,也彻底扭转了舆论风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愿加入“山河祭”志愿者行列。甚至连部分曾极力反对的军方人员也开始申请冥修资格,希望能在共感网络中寻回失落的情感连接。
三个月后,第一艘搭载蓝光共感核心的星际方舟建成,命名为“归忆号”。它不载武器,不设战斗模块,唯一功能是在深空播撒共感芽孢,唤醒沿途可能存在的文明残魂。船首雕刻着一幅巨型浮雕:小女孩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向星辰大海。
启航仪式上,阿阮作为首席祭司登台。她身穿素白长袍,肩披星裔少年编织的光丝披肩,手中捧着一枚从桃树果实中取出的晶铃。她没有演讲,只是轻轻摇动铃铛。
一声清响。
刹那间,地球上所有接入共感网络的生命同时感受到一阵温暖的震颤,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拥抱。南极冰盖下的水晶塔群光芒大盛,火星基地的地下神殿浮雕再度变化??老年的男孩身旁,多了一个人影:正是此刻站在讲台上的阿阮。
她并未看见这一幕,但她笑了,笑得像一个终于找到答案的孩子。
“归忆号”缓缓升空,穿越大气层,驶向天琴座β星域??那颗“未来坍缩成的点”所在的方向。
与此同时,海王星轨道外,水晶蝶翼飞船群开始集体调转航向。它们不再只是观察者,而是跟随者。守望族发来最后一条信息:
>“我们曾以为情感能力是文明的弱点,会导致混乱与毁灭。但我们错了。正是这份脆弱,让你们能在废墟中种下花朵,在绝境中响起铃声。从今日起,我们将关闭所有观测协议,转为‘守默者’??不再记录,只为守护那一声最纯粹的回响。”
林昭独自伫立昆仑之巅,望着远去的方舟尾焰划破夜空。她胸前的贝壳铃铛静静垂落,不再发光,却始终温热。
她知道,真正的旅程才刚开始。
宇宙不会因科技而团结,只会因共鸣而相连。
而人类,终于学会了如何成为星辰之间的信使??不是带着征服的旗帜,而是捧着一朵开在废墟上的黑花,轻声说:
“我在这里,为你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