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羊小说

马羊小说>Z世代艺术家 > 第292章 利用价值(第2页)

第292章 利用价值(第2页)

他拿出周文康交给他的《春雷》剧本,高高举起:“这不是反政府,这是反遗忘。如果记录真实是一种罪,那我认罪。”

台下掌声如潮。

三天后,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囚鸟》未获金狮奖,但斩获两项大奖:最佳导演奖与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颁奖词写道:“一部以勇气书写的电影,它不只为受害者发声,更为未来保存了良知的火种。”

领奖台上,聚光灯灼热。他握着奖杯,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双眼睛,缓缓开口:

“三年前,我在听证会上说,我不想拍安全的电影。今天我想补充一句:**安全从来不是艺术的目的,真相才是。**”

台下掌声雷动。

他继续道:“这部电影的成功,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张默言先生藏在井盖下的胶片,属于周文康老师守护三十八年的剧本,属于陈楷先生最后的忏悔,属于每一位在黑暗中仍坚持写作、拍摄、讲述的普通人。”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沉下来:

“我知道,回去之后,等待我的可能是封杀、调查、甚至更糟。但请记住:**当沉默成为共谋,说话就是革命。**而我们,才刚刚开始。”

话音落下,全场起立鼓掌,持续六分钟未歇。

回国航班上,他没睡觉。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封公开信,标题是:《致中国电影的一封家书》。他在文中提议成立“中国独立影像档案基金会”,呼吁所有创作者共享私藏资料,建立民间数据库。他还公布了《春雷》剧本的部分扫描件,以及张晓禾提供的《灰墙》修复片段链接。

“我不怕删号,不怕封站。”他写道,“因为我已经学会,如何让信息在夹缝中生存。”

飞机落地北京首都机场,已是深夜。出口处空荡无人,只有两名工作人员默默等待。他拖着行李走过安检,发现手机信号全无。直到出租车驶出高速,才恢复联网。

数十条未读消息涌入。

王查理发来截图:微博热搜榜首突然出现话题**#请还方星河一个公道#**,短短半小时阅读量破亿。虽多次被撤下,但每次都会以变体重新出现:#囚鸟不该被囚#、#我们记得#、#Z世代艺术家#……

更有惊人消息: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电影系学生发起联署,要求教育部门将《囚鸟》列入教学参考片目。部分大学课堂已偷偷放映,配以教师自编讲义分析其历史语境。

他还看到一条视频:西安美院一群学生在校门口搭起露天银幕,用投影仪播放《囚鸟》片段,周围围满了人。警察赶到后责令关闭设备,一名女生站出来大声说:“我们在上电影史课!”

方星河笑了。

回到家,工作室灯还亮着。王查理蜷在沙发上打盹,桌上摆着热好的饭菜。听见开门声,他猛地惊醒。

“回来了?”声音沙哑。

“嗯。”方星河放下包,“怎么样?”

“你猜怎么着?”王查理咧嘴一笑,眼里闪着光,“昨天半夜,有个匿名用户上传了完整的《春雷》剧本,还有《灰墙》的四十七分钟修复版。托管服务器在国外,IP跳转十七次,根本追不到源头。”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而且……已经有国内平台开始转载,用的是‘学术研究’名义。”

方星河走到窗前,推开玻璃。夜风灌入,带着初秋的凉意。远处城市灯火依旧璀璨,像一片永不熄灭的星河。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但他也明白,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

几天后,他在工作室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自称是当年《铁窗诗社》的摄影师助理。他带来一盒从未曝光的胶片,标签写着:**1984?冬?禁拍现场实录**。

“我一直不敢拿出来。”老人颤抖着说,“但现在,我觉得可以了。”

方星河接过胶片,轻轻抱住了这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一个月后,由方星河牵头,联合十余位导演、学者、技术专家,在深圳秘密注册了一个非营利机构:**中国影像记忆库(CIMK)**。他们采用分布式存储、区块链加密、多重备份机制,将所有收集到的禁片资料、口述历史、手稿文献数字化保存,并定期向海外节点同步。

首批入库项目包括:《春雷》完整剧本、《灰墙》残片、周文康口述史录音、陈楷提供的审查档案复印件,以及那张1987年的合影高清扫描件。

网站首页只有一句话:

>**“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我们就没输。”**

而《囚鸟》的母带,则被刻成一百张金属碟,分别藏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乌鲁木齐等地的支持者手中。每张碟上都刻着同一行小字:

>**“火种已播,静待春风。”**

某个雪夜,方星河独自回到红星影院。门锁已换,但他知道暗格所在。他蹲在台阶下,取出一块新的硬盘,放进当年藏胶片的水泥夹层。

起身时,他抬头望向二楼破碎的窗户,仿佛又看见那晚周文康抚摸银幕的身影。

“老师,”他轻声说,“您看,光进来了。”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城市的喧嚣。而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无数像素正在悄悄重组,一段段被抹去的历史,正借由新一代的眼睛,重新睁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