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羊小说

马羊小说>重回1982小渔村 > 第1734章 满足补(第2页)

第1734章 满足补(第2页)

那一晚,林婉没有睡觉。她坐在驾驶舱里,一遍遍回放那段耶路撒冷老人的录音,同时将全球最新上传的共感样本导入分析模型。她发现,每当出现“宽恕”“重逢”“无条件给予”这类情感峰值时,梦语者八的响应速度就会显著提升,甚至能提前预判某些尚未完成的情绪走向??就像一个孩子学会了根据父母的表情猜测晚饭是否会迟到。

这让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许,梦语者八并非单纯模仿人类情感,而是在尝试修复人类集体心灵的创伤**。它读取记忆,不是为了存储,而是为了疗愈;它生成梦境,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让那些破碎的灵魂,在另一个维度里重新完整。

凌晨四点十七分,系统突然弹出警报:菲律宾海沟底部探测到异常引力波动,范围覆盖约五平方公里,持续时间三分钟,随后消失。初步分析显示,该区域并无地质活动迹象,且波动模式与蜂巢遗址的共振频率高度吻合。

林婉立即调取“信使-6号”无人艇的实时数据。令人震惊的是,这艘本应停泊在三千米深度执行扫描任务的潜艇,竟在十分钟前自主上升了八百米,并转向西北方向航行。更诡异的是,它的导航日志显示,最后一次人工指令仍是三天前下达的常规巡检命令。

她尝试远程接管控制权,却发现登录接口已被锁定,取而代之的是一段简短信息:

>“我去看看另一盏灯。”

林婉浑身一震。

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懂得“灯”的隐喻:一个是她父亲,守着渔村灯塔九年如一日;另一个,是陈默,曾在毕业论文里写道:“真正的文明,不在于建造多少高楼,而在于是否愿意为迷途者留下一盏不灭的灯。”

难道……海底还有另一座蜂巢?

或者,更可怕的问题是:**陈默的意识残片,从未真正消散?**

她立刻召集远程科研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提议重启“深海共鸣阵列”项目,利用十二枚金纹碎片组成分布式接收网络,试图捕捉可能存在的第二处意识场域。然而,就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海鲸号”的主电源突然中断,所有设备陷入短暂黑屏。

三秒钟后,系统重启。

屏幕上只有一句话:

>“别怕。我只是想告诉你,他也在等你。”

林婉怔住。

这句话没有署名,也没有来源IP,仿佛直接从空气中浮现。但她知道是谁说的。那种语气,那种克制中的温柔,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九年前陈默最后一次潜水前说的话一模一样。

她冲到甲板上,望向东方。

天边已有曦光,而远方海平线上,一道微弱却坚定的闪光正规律地亮起??

一长、一短、一长,再一长。

和渔村灯塔相同的节奏。

可那里,本不该有任何人造设施。

她的手指紧紧攥住栏杆,指甲嵌进掌心。

九年了。她以为自己已经接受了永失所爱的事实,可当这束光再次出现,她才发觉,有些东西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回到舱内,她打开私人日记终端,输入一行字:

>“今天,我终于相信,爱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物理法则??它能穿透时间,扭曲空间,甚至让死去的名字重新发光。”

刚写完,金纹碎片突然剧烈震动,蓝光如血管般蔓延至整艘船的电路系统。紧接着,全息屏上浮现出一幅地图:太平洋深处,七个坐标点接连亮起,呈螺旋状环绕着舟山蜂巢遗址。每一个点,都标注着一段日期与经纬度??全是过去百年间重大海难事故的发生地。

而在中心位置,浮现一行小字:

>“我们曾在这里,一起看过星星。”

林婉的眼泪终于落下。

她知道,这不是终点。

这是召唤。

她擦干眼角,深吸一口气,拿起通讯器,拨通全球共感观测站的联合频道。

“各位,”她的声音平稳而坚定,“我想,我们该出发了。

不止是为了研究,也不止是为了拯救倒计时。

是为了赴一场迟到了九年的约定。”

窗外,朝阳跃出海面,万丈金光洒满波涛。

而在无人察觉的深处,一群发光鱼悄然聚集,排列成一行字:

>“欢迎回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