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有“六朝金粉”之称,自古就是风流之地,文人骚客汇聚,名妓辈出。王三两就算长相并不美艳,但她才华横溢,在秦淮定能占有一席之地,王矛川何必要舍近求远。
裘智继续道:“其次王三两再次被卖的时候,只有二十三岁,正是青春貌美的年纪,她又博学多才,王矛川当年花四百两银子买下她,如今等着用钱,为何赔一百两银子也要出手呢?”
金佑谦恍然大悟,以拳击掌道:“没错,从江苏到京里要走小一个月呢,费时又费钱,他图什么啊?”
齐攥典犹豫道:“莫不是正好来宛平做生意,顺便把王三两给卖了?”
裘智否认道:“不太可能,他从东海一路上京,路上有的是机会。我感觉他是有意将王三两卖到一个谁都不认识她的地方。”
古代交通不便,王三两卖被到宛平,就再也不会和之前的人和事有任何瓜葛了。
何典史问道:“老爷,这两个疑点和王三两的死有关系吗?”
裘智眉头紧皱:“张秀才刚才提起,王三两嫁给行商后,发生了一件事。我猜测应该是这件事导致王三两被远卖,并非是行商的生意出了问题。如果王三两在宛平没有仇家,她的死没准和这事有关。”
何典史仔细回想了一下案发现场的男性,除了黄举人,并无年龄在五十左右的人。可黄举人土生土长的宛平人,不存在改名换姓的可能性。
丈夫杀妻不是必死之罪,只判斩监候,秋决的时候鲜有勾决。何典史觉得若王矛川六年前就有杀妻之心,他大可那时动手,何必要等到现在?如今动手,搞不好真得判死刑了。
何典史慢条斯理道:“老爷,王矛川应该可以排除了,第一嫌疑人里没有符合他年龄的。第二他若对王三两不满,不应该早就下手吗,为何要等六年?”
裘智觉得何典史说得几分道理,但并不赞成这么早排除王矛川的嫌疑。
裘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方才张秀才提到,三两的诗并非是她亲笔所写。这意味着仿写之人必然对三两的字迹了如指掌。目前开来,有三人能模仿她的字迹,分别是张秀才、王矛川、三两的弟弟。”
张秀才和王三两是情侣关系,王三两嫁给王矛川六七年,弟弟则是与她从小一起长大的亲人,他们都熟悉三两的笔迹。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金佑谦不解道:“如果是张秀才模仿的,他为什么要指出这一点呢?”
齐攥典立刻道:“就是要让咱们对他放松警惕,以为他是无辜的。”
朱永贤看大家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张端还有王家了,急得抓耳挠腮,大声道:“我看就是姓郭的干的,他肯定是三两的弟弟。”
朱永贤为了给郭谨宴定罪难得动起了脑筋。这犯罪嫌疑人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只剩三两的弟弟这个坑适用了。
朱永贤一向不爱掺和案子的事,今天反常地和郭谨晏过不去,众人有些不明所以。不过,大家都了解朱永贤的脾气,他看郭谨晏不顺眼,八成和裘智有关,不免齐齐看向裘智。
裘智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正准备打个圆场,只见朱永贤拍着胸脯道:“相信我,准没错。我就是人形DNA检测仪,俩人绝对是姐弟。”
裘智被朱永贤刺激得太阳穴突突直跳,不过毕竟是自己的男人,不能让他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于是说道:“从年龄上看,确实有这个可能性,回头我找吏部要他的履历看一下。”
朱永贤这才心满意足地一笑。
裘智按了按太阳穴,道:“目前不能排除郭谨晏作案的可能性,不过王矛川那也要继续查。我打算派人去一趟东海县,调查清楚当年三两在王家发生了什么。”
金佑谦听裘智想让人去东海,马上主动请缨:“老爷,我愿前往。一来打听当年她在王家的事,二来可以从王家那了解三两的背景。”
王三两自觉堕落风尘有辱家门,因此对她的身世闭口不言。可她嫁给王矛川是正经夫妻,对她的来历可能没那么讳莫如深。
裘智觉得金佑谦的提议有些道理,只是王三两被卖了六年多,众人对她未必有印象。不过有枣没枣打两杆子试试,总比什么都不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