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荣沉默良久,忽然笑了:“你知道为什么汇丰一直不肯卖掉和黄吗?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既有钱、又有心、还能让各方接受的人。”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压低:“下周一,我们会邀请三位候选人面谈。地点在汇丰顶楼会议室。请你务必准时到场。”
张建华心头一震,面上却平静如常:“一定。”
***
当天晚上,张建华召集核心团队开会。
“最后冲刺阶段。”他说,“所有人进入一级备战状态。公关组准备媒体预案,财务组确保资金链绝对安全,法务组审核所有历史合同,防止被人挖坑。”
他又看向李伟明:“你也参加。”
“我?”她惊讶。
“你代表的是基层视角。”他说,“到时候,我会带你们一起去见汇丰的人。”
会议结束后,李伟明独自留在办公室。
她打开电脑,翻出这一个月来的所有工作记录:销售报表、物流图谱、消费者画像、发布会流程……一行行文字背后,是一个企业从细节到全局的成长轨迹。
她忽然明白,张建华之所以让她留下,不是因为她多聪明,而是因为她看得见那些被忽略的“小事”。
而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一个帝国的地基。
***
8月20日,星期一。
上午九点整,金钟汇丰总行,四十五楼。
张建华身着深蓝西装,带着方文山、凌佩仪与李伟明步入会议室。
对面坐着五人评审团,陈启荣居中,左侧是沈弼的特别顾问,右侧是一名英国籍董事。
没有寒暄,直接开始。
“请阐述,为何你应该成为和记黄埔的新主人?”主审官发问。
张建华起身,从容说道:
“因为我不是来‘拥有’它的,我是来‘激活’它的。
我不需要它的名字为我镀金,也不需要它的资产为我炒作。我要的是机会??把那些空置的厂房变成智能制造基地,把废弃码头改造成文创园区,把连锁超市升级为社区生活中心。
我不是豪门出身,也没有殖民地时代的特权。但我懂平民的需求,懂市场的脉搏,懂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
如果给我这个机会,我承诺:五年内,让和黄重新成为港岛经济的引擎,而不是历史的包袱。”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
良久,陈启荣缓缓点头:“谢谢你,张生。我们会尽快做出决定。”
走出大楼时,阳光刺眼。
李伟明抬头望着汇丰大厦顶端的铜狮雕像,轻声问:“我们会赢吗?”
张建华没有立刻回答。
他望着远处的海平面,那里,一艘巨轮正缓缓驶入港口。
“我们已经赢了。”他说,“因为他们终于愿意坐下来,听一个小人物说话。”